本报讯 (记者 刘可)“三九寒冬”果然名不虚传。昨天清晨的低温,创下了这个冬天的低温极值。供热部门已陆续向全市各区供热办、大型供热企业下发低温预警通知,要求加强应对措施,确保居民家中室温达标。从1月11日晚开始,全市陆续启动33台尖峰锅炉以应对低温天气。
受冷空气影响,从1月9日进入“三九”天后,京城的气温急转直下,代表“北京温度”的南郊观象台,昨晨最低气温低至-9.6℃,创下了这个冬天的低温极值。而昨天一天的最高气温,最终也只停留在-1.4℃,始终没有爬过冰点。
寒流来袭,供热部门早已严阵以待。据市供热办有关负责人介绍,供热部门已与气象部门“联动”,从1月11日下午就陆续向全市各区供热办、大型供热企业下发低温预警通知,要求加强应对措施,提高服务质量,随时调节工况,确保居民家中室温达标。
在市热力集团位于灵境胡同1号楼底商的热力站中,粗大的管线上,温度计的指针指向58℃,这代表二次供水温度为58℃。工作人员拿出一张曲线图,指着气温曲线和二次供水温度曲线解释,如果室外-5℃,那么对应的二次供水温度就要达到57℃,保证居民家中室温达标。遇到降温,热力站就会根据曲线图调节出水温度,气温每降1℃,二次供水温度就要提高2℃,例如室外-9℃,那二次供水温度就要达到65℃。
本个供暖季开始后,本市曾3次下发低温预警通知,以应对低温天气,最多一次曾启动28台尖峰锅炉。本次低温天气,全市从1月11日晚开始陆续启动了33台尖峰锅炉,确保市政供热网稳定运行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由于供热升温,天然气的供应量也需相应增加。气温每降低1℃,全市用气量就要上升200万立方米左右。
从去年12月份进入供热稳定期后,全市每天供暖报修电话量降到三四百个左右。
据市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,本次采暖季前,集团投入2000多万元对29处冬季室温偏低地区的供热设施进行改造,解决了约1.72万用户室温偏低问题。依据目前集团“逢五”测温结果显示,全市改造供暖设施的低温小区室温均达标。热力集团还将增加测温频次,加强调节,确保低温小区居民家中室温达标。“这几天我们都针对性地提高了低温小区热力站的出水温度,缩短报修反应时间,提高服务质量。”
目前,全市供热总体运行平稳。昨天下午金台路口南的一处供热主管线发生跑冒滴漏,热力集团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修。由于需要暂停管线供热,附近几个小区6000余户居民家中出现了暖气不热现象,“我们正在抓紧施工,力争13日清晨恢复供暖。”一位现场负责人说。